诗 赋 里 的 家 乡(组章)
——作者: 党建新
麦积山赋
天水东南,屹立奇山;状若麦垛,此名得焉。其山历史悠久,景色壮观,为陇上林泉之冠。
据文献载,后秦之时,开窟造像,修寺建院;西魏文帝,再修崖阁,重兴寺龛。
登斯山也,峰峦叠嶂,云雾缭绕,翠柏苍松,掩映其间。石窟众多,犹如蜂巢密布;佛像庄严,宛若天降神仙。或立或坐,或语或嗔,形态各异,东方微笑,灿烂千年。壁画绚丽,色彩斑斓,当风吴带,出水曹衣,佛教故事,千古奇传。
至若细雨如丝,轻笼山峦; 云雾缭绕,如梦如幻。烟雨迷蒙,峰峦隐现;翠影摇曳,仙气弥漫。石龛林立,佛像庄严;烟霞缥缈,景致万千。麦积烟雨,美不胜收;自然天成,妙境难言。
展开剩余87%春至麦积,山花烂漫,芬芳满园:春风轻抚,新绿绽放,草木复苏,生机勃然;桃花灼灼,梨花如雪,杏花似霞,嫣红姹紫,百花争艳。
夏日来临,青山绿水,凉意生焉;茂林修竹,摇曳生姿,风姿翩翩;流泉飞瀑,喷崖嗽岩,倾泻如练;清风徐来,松涛阵阵,如列仙班。
秋风送爽,枫叶如火,层林尽染;红黄橙紫,交织如画,满山绚烂。
冬雪皑皑,银装素裹,宛若仙苑;玉树琼枝,晶莹剔透,空灵觉禅;雪花纷飞,静谧祥和,如梦似幻。
晨钟暮鼓,回荡山间,使人心旷神怡,忘却尘世纷烦;乙弗故事,悲情涌现,让人心醉神翩,犹忆世事变迁。
麦积山者,集自然之胜景、悠久之历史、深厚之文化于一体。游客至此,无不流连忘返,感慨万千。
叹曰:麦积胜景,千古流传;人文荟萃,光耀人间;盛世欢歌,赓续绵延。
石门赋
天水之东,有石门焉。地拥清幽,景呈卓然;峰岭巍峙,翠影纷梵;谷壑绵亘,溪流潺湲;聚仙桥边,明月悬天。
相传往昔,有仙家漫游而至,睹此域山明水媚,遂以神通辟立石门,通往来之途,别开一天。至此南北两峰对峙,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门,故得名石门。两峰之间,有廊桥曰“聚仙”,相传为八仙所建。桥厦亭上有清代文人张世英“陇月先得”之匾,陇上名景“石门夜月”遂得焉。其山历史人文,深厚凝烜。自古及今,众多俊彦雅士,留迹此间。诗词歌赋,颂赞连连。
春临石门,百花争妍,芳菲溢园;夏来林茂,繁荫蔽日,翠鸟盘旋;秋至枫红,霜叶胜火,多彩绚烂;冬降瑞雪,银装素裹,仿若仙寰。
游山之策,莫过于朝登峰巅,观日出之煌煌;午憩林翳,享静谧之怡然;暮临溪湄,赏晚霞之璀璨。
石门者,实乃人间之仙境,世外之桃源。来此游者,无不心驰神往,流连忘返。
游人赞曰:“石门之景,美不胜收,胜却人间无数。”,“山川旖旎,令人心醉神迷,恍若置身桃源。”
仙人崖赋
天水之东,有崖名仙人,其史悠久,璀璨人文。往昔仙迹缥缈,留踪于此,故而得名。仙人崖由三崖、五峰、六寺所组成。翠峰高耸于崖顶,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,颇有雅趣。三崖者,依其方位,名曰东崖、西崖、南崖。五峰即玉皇峰、宝盖峰、献珠峰、东崖峰和西崖峰。六寺为木莲寺、石莲寺、铁莲寺、花莲寺、水莲寺和灵应寺。“五峰”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,姿态万千,若揖拜“玉皇峰”。
春至奇峰,芳菲蜿蜒,山花香萦;和风轻抚,佳木娉婷。
夏日来临,绿荫蔽日,清风送爽。才闻山泉嗽珠,似古琴奏韵;又见星星萤火,如仙人送灯。
秋时枫红遍山,层林尽染,硕果盈枝,清香满盈。
历代文人,赋诗吟咏,不绝如缕。或颂其幽奇,或赞其灵秀。有诗言:“崖高林密径通幽,古寺深藏景色柔。”又有云:“仙人崖上望,云海漫无边。”游人至此,皆惊叹自然之神工鬼斧,感慨人文之深厚底蕴。
游玩之攻略,可循以下数法:先登峰巅,以观全貌,领略山川之壮美;再访古寺,体悟禅意之深远;继而闲步林间,呼吸清新之空气;最后临泉赏瀑,享受清凉之愉悦。亦可四季皆往,赏不同之景。
或曰:“此山胜景,世间罕见。”或曰:“登高远眺,心旷神怡。”赞誉之声,于耳绕萦。
仙人崖者,实乃天地之珍宝,人文之胜境。游者至此,岂能不心怀敬畏,感怀大自然之伟力神功?
神农山赋
神农赫赫,其韵泱泱;仙山巍巍,气势昂昂。位处天水,地蕴灵光;人文璀璨,史载华章。
昔传炎帝,草药亲尝;发明耒耜,农耕发祥;率部祭天,其光芒芒。山因神灵,福佑四方;神农古迹,岁月沧桑;水经有注,轩辕谷藏。
嗟夫,尝草之举,德泽流芳;遗址尚存,史韵悠长;先民智慧,薪火传扬。邑人赤子,振臂呼倡;聚沙成塔,开路平场;据史寻迹,建庙修坊。积缘纳福,功德无量;诗词咏颂,音韵铿锵。
观其胜景,峰峦琳琅;翠影翩翩,石奇谷藏。林密径幽,泉汩瀑漾;云雾缱绻,如梦如徉。自然天工,奇妙无双。
春则花绽锦簇,草木葱茏;夏则绿阴蔽日,凉意融融;秋则枫叶似火,霞染群峰;冬则银装素裹,冰清玉穹。四季幻变,各显芬芳。
登高极目,心驰神往。感天地之造化,叹人文之辉煌。神农山兮,奇绝一方;神韵永在,恩泽无量。颂曰:
千秋屹立神农山,古迹新颜映碧寰。
峰岭巍峨云雾绕,却疑阆苑在人间?
愿:此山千秋,光芒万丈;永世传颂,美名远扬;日月同辉,天地共长。
崇福寺赋
陇右古镇,有寺崇福。岁月悠悠,承载人文之厚;风光熠熠,彰显景观之殊。
遥想往昔,历史迁流。庙宇几经风雨,岁月见证沉浮。曾历沧桑之变,亦经兴衰之途。然其底蕴深厚,始终光彩如初。
忆昔唐大达法师,十岁至此为沙弥,青葱岁月,志于佛道之求;十七成比丘,慧心坚定,行于修行之途。曾于西明寺受戒于照律师,又在崇福寺学毗丘尼于升律师,其经历非凡,为后世传流。寺中更有《玄秘塔碑》,既为书法瑰宝,又见证历史之悠。
且看那杏林观旁,繁花如锦,银枝漂浮,似仙子舞动之裙摆;再观此崇福寺下,松柏成荫,苍干虬劲,如君子挺立之身形。清风徐来,枝叶摇曳而含情;阳光洒落,光影斑驳而娉婷。
又有杜甫亭立,书房台存,诗圣造像,神韵如生。遥想子美当年,在此登临吟咏,墨香诗意,千载留痕。
相传伯温周游,为斩天下龙脉,涉此地域,挥剑斩地,脉断堑出,留斩龙沟名,添神秘传奇。
放眼此山古寺之上,太平堡之下西坡,更有一巨大“福”字景观,晚上灯光照耀,熠熠生辉,祝福古镇,和顺万年。
嗟夫,今之古寺,展露新姿。既存古韵之典雅,亦焕时代之华辉。众人纷至沓来,皆为其魅力所醉。
登此寺也,无不赞其人文历史,辉煌灿烂若星河之耀;颂其优美景观,清新雅致如画卷之展。一寺一观,交相辉映,成一方胜景,引无数人倾心而往,感怀千古,沉醉其间。
古寺新貌,现时代之风华;福字闪耀,祈古镇之永昌。愿此胜地,永垂福祉,泽被苍生,万世流芳。
家乡秋色赋
时维三秋,序属九月。街亭之境,秋色如绘:古镇新秋,山川溢彩,田野流金,天蓝人欢,直教人心驰神往,慨叹万千。
且看秋色之家乡,硕果累累,丰收可观。果园之内,苹果若霞,红彤彤而夺目;梨子似金,黄澄澄而璀璨。葡萄架下,紫珠串串,如玛瑙之剔透;柿子枝头,红灯盏盏,若珊瑚之明艳。田野之上,荞谷飘香,银波翻涌;玉米林立,黄棒累累。家人欢颜,忙碌于阡陌之间,收获着一岁之希望。此乃家乡之秋实,怎不惹人不迭赞叹?
再看家乡之秋景,眼花心醉,五彩斑斓。金龙峡枫叶如丹,山林晕染;宏罗村银杏似金,大道铺满。山野菊花,绚丽多彩,白如雪,黄如金,红似火,紫如霞,绽放四维山川。蓝天白云,映衬着青山绿水,恰似诗画天成,描绘家园。秋风拂过,树叶飘落,似蝴蝶起舞蹁跹;溪水潺潺,流淌着秋之旋律,如音乐悠扬婉转。此乃家乡之秋景,能不令人流连忘返?
忆往昔,秋高气爽,与家人徜徉田间,体悟着丰收之喜悦;赏秋景,五彩斑斓,与友人嬉戏山林,畅享着自然之韵弦。如今,虽居小城,心中满是思念之情。思念家乡之亲人,思念家乡之秋景,思念家乡之味道。家乡之秋,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,永远镌刻在心间。赞曰:
霜枫染透故乡秋,苞穗翻金映眼眸。
果坠枝头添韵致,云飘天际画风流。
山林尽绘斑斓色,溪水轻弹婉转讴。
最是田园诗意处,心牵此景梦长留。
呜呼!家乡之秋,美轮美奂;家乡之秋,梦绕魂牵:硕果丰盈,秋景如画,思念无限。
作者简介: 党建新,笔名东柯河,在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任教,中小学正高级教师,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,天水市诗词学会会员,麦积山诗社社员。
发布于:甘肃省线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