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美国五角大楼上演了一出“逼宫大戏”。 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突然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亚白纸黑字承诺:若台海爆发战争,两国必须出兵支援美国。 但日澳的反应让美方傻眼日本搬出宪法当盾牌,澳大利亚直接怼:“我们不讨论假设! ”
美国自己对台海冲突至今保持“战略模糊”,却逼盟友“战略清晰”。 这种双标操作,连自家盟友都看不下去。 知情人士透露,日澳代表当场“集体皱眉头”,甚至取消原定的美日防长会议。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期间,美方故意选此时机施压,却被澳方用一句“你自己已回答这问题”反呛。
盟友不买账的背后,是赤裸裸的现实:解放军反介入体系已锁死台海,美军航母难近身;日澳若当“炮灰”,经济先崩盘中澳贸易占澳出口25%,日本若将军费提至GDP得5%等于“经济自杀”。 美国这张“空头支票”,终究无人肯签。
五角大楼的会议室里,空气凝固得像结了冰。 2025年7月初,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盯着日澳两国的防务官员,抛出一个直白到刺骨的问题:“如果美国和中国在台海打起来,你们到底出多少兵? ”现场一片死寂。
日本代表低头翻文件,澳大利亚代表端起咖啡杯,两人愣是没接话。 这场面,活像债主逼人签借条,可借钱的自己兜里也没钱美国至今未承诺会为台湾出兵,却逼盟友先亮底牌。
科尔比可不是临时起意。 这位于特朗普时期就主导印太战略的鹰派人物,过去几个月一直死磕日澳防务部门。 他搬出五角大楼最新报告,声称中国军力已构成“前所未有威胁”,还列数据吓唬人:
2025年上半年解放军在东海、南海的演训次数涨了19%,台海冲突一旦爆发,美国GDP可能萎缩10%到12%。 但日澳官员早看穿了话术。 一名参与会谈的人士直言:“美方自己不给台湾开空白支票,凭啥让我们填数字? ”
日本的回应堪称“外交太极”。 防卫省官员面无表情地念稿:“台湾有事属于假设性问题,难以作答。”潜台词很明白宪法第9条框死了自卫队行动范围,况且7月20日就要参议院选举,首相石破茂正被军费问题搞得焦头烂额。
美国要求日本将军费从GDP得3%提到5%,相当于每年多掏1000亿美元。 石破茂直接开怼:“这是要日本经济自杀! ”一怒之下,他取消了原定和美国防长的“2+2”会议。
澳大利亚更刚。 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面对澳媒镜头,甩出硬核声明:“我们不会提前派兵参与任何冲突! ”被追问急了,他干脆搬出主权挡箭牌:“派不派兵,得有冲突发生时的政府决定,不是现在拍脑袋。
”这话直戳美国肺管子当时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正在上海访问,美方故意选此时机施压,想搅黄中澳经贸谈判。 结果阿尔巴尼斯在记者会上冷笑:“美国自己搞战略模糊,却让我们战略清晰? 你问的这个问题,答案你自己已经说了。 ”
盟友的抵触早有苗头。 2025年6月,皮尤研究中心和日本NHK联合民调显示,68%日本民众反对无条件介入台海,澳大利亚反对比例也达61%。两国政府内部文件更被《南华早报》曝光,核心就一条:除非美国先承诺出兵,否则日澳绝不扛具体军事责任。 这逻辑像极了菜市场砍价你先掏钱,我才跟!
美国这套“空头支票”的把戏,背后藏着两把算盘。 第一是让日澳当“人肉盾牌”。 兰德公司兵推报告写得明白:美军需要90天才能完成亚太兵力部署,必须靠盟友扛住第一波攻击。第二是趁机捞钱。 五角大楼催日澳买军火毫不含糊:日本被强塞F-35战机,澳大利亚被迫升级潜艇,订单全喂饱了美国军工复合体。
但现实比剧本残酷得多。解放军反介入体系(A2/AD)早已锁死台海。 2025年4月“雷霆海峡”军演中,火箭军的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移动靶船,东风-26射程覆盖关岛美军基地。 美军智库CSIS模拟结果更扎心:若台海开战,解放军3周内就能控制全岛,美军介入最多拖延时间,改变不了结局。
经济账也算不过。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,2025年对华出口占澳总出口25%。 阿尔巴尼斯访华签下铁矿和锂矿大单,相当于给美国施压贴了封条。 日本更不敢赌东京股市30%的上市公司依赖中国市场,半导体产业链一断,日企损失超万亿日元。
盟友的沉默让美国露了底裤。 2025年5月,穆迪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降到Aa1,36万亿美元国债压得财政快崩盘。 更荒诞的是,美国国债利息支出(1.1万亿美元)竟超过了军费开支。 连特朗普都承认:“我们没钱替别人打仗! ”
台海火药桶边上,各方都在玩“胆小鬼游戏”。 赖清德搞“汉光41号”演习,动员两万人模拟城市巷战;大陆反手就掐台湾8家军工企业的稀土供应,精准打击其导弹生产线。 但真正定调的不是口号,而是数据2025年上半年,解放军军机每周5次越过台海中线,台军预警时间被压缩到分钟级。
当科尔比还在强推“盟友冲锋”剧本时,日本自卫队悄悄修改了作战手册,把“台海应急响应”从“联合行动”降级为“后勤支援”;澳大利亚海军则把巡逻重点调回南海,避开台海敏感区。 华盛顿的焦虑吼声,终究消散在西太平洋的海风里。
线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