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越闯入总决赛本身就令人颇感意外,这一季的参赛选手整体水平明显高出一截,无论是段子质量还是思想深度都远胜于她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在如此重要的决赛舞台上,她依然执着于用1"女性专属话题1"作为笑料,这种表现实在难逃投机取巧之嫌。
回顾本季比赛,王越的表演风格就存在明显争议。当其他选手都在探讨1"女性话语权1"这一社会议题时,她却将1"月经1"这种私密话题搬上舞台。并非此类话题完全不能触碰,但处理方式至关重要。就像选手甜甜的表演,过于直白的描述让观众陷入两难——强颜欢笑显得轻浮,保持沉默又似乎不够尊重。这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,恰恰暴露了话题处理的失当。
这类私密话题就像男性的生理现象一样,并非绝对的禁忌,但公开讨论需要极高的技巧。值得注意的是,男性演员若涉及类似内容,往往会被贴上低俗标签;而女性演员却可能因此获得1"勇敢1"1"前卫1"的赞誉。这种双重标准下的1"上桌1"权利,实在值得商榷。王越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不对等的评判标准。
展开剩余62%更令人质疑的是比赛结果。当刘旸凭借扎实的喜剧功底呈现精彩表演时,王越却靠着1"月经段子1"胜出。这显然不是喜剧艺术的胜利,而是话题投机的结果。现场女性占多数的观众构成,或许能解释这种反常现象。
后续比赛中,王越又转向家庭话题。她讲述母亲三次车祸住院的经历,虽然感人至深,却明显在模仿房主任的叙事策略,用悲情故事博取同情。到了总决赛,她再次拾人牙慧,重复小海首创的1"内衣段子1",只是换成了自嘲胸部下垂的角度。这种缺乏原创性的表演,居然能赢得现场观众喝彩,实在令人费解。
决赛最后一轮,王越回归家庭叙事,控诉父亲家暴、歌颂母亲伟大。虽然故事本身具有感染力,但这与脱口秀的喜剧本质相去甚远。如果悲情叙事成为晋级法宝,未来的选手是否只需准备几段1"女性话题1"搭配1"家庭悲剧1",就能轻松闯入决赛?
最具讽刺意味的是,实力平平的王越最终获得季军。那么多才华横溢的选手惨遭淘汰,而她凭借话题投机竟能跻身三甲,这不得不让人质疑比赛的公正性。本届总决赛确实涌现出不少优秀演员,但也暴露出评选中存在的诸多问题。至于真正的实力与名次是否匹配,恐怕只有幕后人员才心知肚明。
发布于:福建省线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