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七台河日报
实现外国团队入市游、文创产品研发和4A级景区创建3个零的突破——
七台河文旅品牌焕新彩
俄罗斯研学团走进市博物馆开启跨国文化交流与探索之旅。
本报记者 袁晓玲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文旅事业取得长足发展,实现建市以来外国团队入市游、文创产品研发和4A级景区创建的3个零的突破。现代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,文艺精品不断涌现,城市文旅影响力持续提升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增强。
七台河文旅特色品牌持续擦亮。在“七台河之夏”“七台河艺术之冬”2个传统文化品牌基础上,深挖“奥运冠军之城”内涵,通过新建冠军奖杯雕塑、手印墙等文化元素,结合冠军馆、桥、湖等景观,打造“冠军传奇”系列文化品牌、“探秘奥运冠军城”系列旅游品牌和“礼遇冠军城”文创商品品牌。“探秘奥运冠军城”推出4大系列研学游产品,累计接待研学团体320个、5.46万人次,旅游总花费1563.31万元,首次引进俄罗斯、韩国等境外研学团队13个、1100余人次。同时,开展“冠军传奇冰雪嘉年华”、冬夏季旅游百日行动等4大系列活动,举办广场舞展演、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,吸引观众超100万人次;开展“红色轻骑兵”等文化“三下乡”活动2000余场次,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。冰雪娱乐项目涵盖4大板块10类20余项,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。2024年,创新举办花朝节、摇滚文化节等240余场特色活动,推出3大系列旅游产品和4条冰雪旅游线路,以及冰上龙舟赛等20余场赛事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。
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。建成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公共服务网络,包括1个“城市书房”、18个图书馆分馆、23个流动图书室、16个公共旅游厕所、5个旅游服务中心、30处旅游标识、10个小微博物馆、60个社区文化中心、139个农村文化活动室、169个文化广场,实现229个农家书屋和17个乡镇文化站全覆盖,新成立市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。2022年9月,市文化中心投入使用,实现四馆合一免费开放,群众艺术馆晋升国家一级馆。2024年,引入商业驻场演出,开展阅读推广、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300余次,月均接待团体10余个、群众2.5万余人次。
文旅产业综合效益日益凸显。我市制定实施《文旅事业建设九大工程》等10余项政策。实现4A级景区零的突破,新增3A级景区3家,勃利元明寒地中草药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。建成各类文化场馆、广场、书屋等一大批设施,拥有A级景区7家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。发展文化企业14家,建设文创园1个,包装招商项目26个,落地1个。打造冠军文化景观,建成文创商品旗舰店和数字品牌馆,研发特色文创产品50余种200余款。
文艺创演成果丰硕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原创《父辈的旗帜》等500余部作品,获省级奖励80余部。完成反映城市发展的长篇小说《八道台》初稿,原创冰上杂技《圆梦》在第五届湿地旅游联盟大会上演。
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。健全相关方案与预算,在全省率先加挂市文物局牌子,获批国保单位1个、省保单位7个,建非遗展示馆5个、非遗传习所7个,接待参观群众50余万人,培训5万余人次。争取保护资金7000余万元,修缮文保单位,巡查遗址20余次,完成不可移动文物普查193处。
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。发布旅游宣传图文200余篇、主题海报300余期,制作短视频400余个和多部宣传片,网络点击率超1500万次。邀请45位影视明星、16位体育明星代言,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,在多地开展旅游推介,“奥运冠军之城”品牌愈发闪亮,城市形象深入人心。
线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